您好,欢迎您进入全国教师教学研究网!
网站公告:

京师微课 | 北京市特级教师公衍录:物理实验探究教学课例

QQ截图20180710091101.png

640.gif

物理是一门与生活实践联系密切、应用广泛的基础科学,也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是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通过物理学习内化的带有物理学科特性的品质,是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成分。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有很多概念规律比较抽象,仅凭教师的理论讲解往往不能使学生很好地接受,只有通过实验探究或实验验证,才能使学生信服,正如意大利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所说:“我听了,我会忘记;我看了,我会记住;我做了,我会理解。”一般情况下,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不超过20分钟,如果在课堂教学中适当穿插一些有趣的教学实验,更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那么,如何在物理课堂教学中通过实验探究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呢?本期京师微课带大家来到北京市物理特级教师公衍录的课堂,看看他在《超重、失重》这一课中是如何设计的。

专家评课
张玉峰(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教研员)

公衍录老师执教的《超重、失重》一课,从带领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着手,使学生充分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较好地落实了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堂非常成功的新授课,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教学设计理念,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必要的取舍,精心设计了适用于学生学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案。采取“情景—问题—探究—结论”的教学方法,借助实验教学,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实验现象使学生理解超重和失重的概念,较好地突破了教学难点,突出了教学重点。

2. 在教学中,遵循学生的思维特点,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自主体验,分组实验,感受超重和失重的现象,组内讨论交流,生生互动,总结超重和失重的条件;教师引导,师生互动,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感悟超重和失重的本质。

3. 为学生创设了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整堂课的气氛活跃,充满欢声笑语,一方面体现了教师幽默风趣的教学风格,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学生收获知识的喜悦。

4. 对实验及器材进行了巧妙的改进。例如,课上用到了能记录拉力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弹簧秤——通过在弹簧秤刻度槽内放置红色纸质小卡片(利用卡片与槽的摩擦,当外力停止推动后可瞬间停止,从而成功地用卡片边缘对齐的位置),记录下了拉力曾经达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将难以捕捉的瞬时状态永远定格下来。还有上下都有孔的矿泉水瓶在静止时下边的孔有水流出,但在自由落体以及斜抛运动时不再有水流出等,都是对原有的实验或器材进行了改进或加工,极大地增强了实验的可观性和趣味性。实验创新不仅能展现出教师的智慧,同时也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一种生动体现。


主办: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三五”重点课题组 地址:北京复兴门大街 邮编:100031

技术支持